吃在山东,不止“好”味|全球球精选
四方食事,鲁味悠长,对于我们普罗大众来说,还有什么比吃更有仪式感呢?
近年来,山东连续蝉联中国餐饮美食第一大省,吃在山东,吃的是什么?又能吃出什么?
一、吃的是味道,吃出满足感。
(资料图)
对于吃货们来说,好吃往往是第一要义。济南把子肉就属于这一范畴。炖得软烂的把子肉,一片长条大肉,浓油赤酱、五花三层,泛着油亮的红光。入口有醇厚的余香,肉皮软韧有弹力,那是一种富有弹性的抵抗,再配上浇满汤汁的大米饭,五花肉的醇香、大米的香甜,会让你忘了一切繁文缛节,一心只想埋头干饭,把子肉也成为肉食爱好者的最大福利!
很多人都说,济南人的快活,就藏在这香喷喷的把子肉里。把子肉也是各地游客来济南游玩不可错过的老济南灵魂之选。
二、吃的是氛围,吃出人情味。
人们吃饭,在满足味蕾之外,往往关注的就是氛围。就比如近期全网推崇的淄博烧烤,氛围感或许也是它爆火的原因之一。
不同于其他地方的“撸串”,淄博烧烤是为数不多保留独立小炉纯炭有烟烧烤的城市之一,这就使得淄博烧烤多了些与众不同,七八分熟的肉串放在小炉上复烤,由食客判断火候,加之小饼、小葱、蘸酱三位一体的“灵魂搭配”,一口下去,口感丰富自然无须多说,这种有别于其他烧烤的食用方式,正是淄博烧烤的过人之处,也被称之为“沉浸式烧烤”,淄博当地更是有“三人行,必有烤串大师”的戏言。
在烧烤中升腾起来的,不就是人们追求的氛围感吗?还有哪种休闲娱乐方式,比来一顿小烧烤更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呢?在烟火的氤氲中,人们吃的,不只是小饼、嫩葱、大串的味道,更是那浓浓的人情味儿。
三、吃的是乡愁,吃出好回味。
每一个身在外地的山东人,心里都有一道家乡菜,那是记忆中的极品美味,更是熟悉的童年味道。就说早餐,在山东都能吃的丰富多彩,安排得明明白白。
早上来一碗糁汤,是不少人刻在DNA里的习惯。山东的糁就有两种,济宁糁和临沂糁。关于糁最早的历史文献记载是春秋时代的名著《墨子·非儒下》载:“孔子穷于陈蔡,藜羹不糁。”算起来距今已有两千多年。
济宁人爱喝汤,必喝的汤便是“糁”!刚刚端上桌的糁汤香味扑鼻,鲜香辣俱全,再加一笼烫面角,一碟剔骨肉,一份油饼,这才齐全了。这是萦绕在多少济宁人唇齿间无法忘却的味道!
临沂人喝糁汤,品的是味道,喝的是健康,留下的是对临沂的情怀。如果问临沂有啥名吃,这“糁”定是排在前头的。临沂人的一天是从喝“头锅糁”开始的,当整个城市还在酣睡着,糁的香气已经悄悄飘向街道了。一碗爽口香辣的热糁,几根酥香金黄的油条,最惬意的一天就这样在头锅糁里开始。
食物是牵系乡愁的重要载体,也是找到归属感的踏实依托,人在异乡,会因为家乡的味道而突然热泪盈眶,也会因为吃到令人惊喜暖心的美食,而感到自己不再孤单和漂泊。
四、吃的是放心,吃出安全感。
好客是山东人的传统美德,在这片土地上,每一个人都有着热情好客的品质,山东的美食更是让人们在品尝中感受到了这种好客之风。
就拿全网流量的新顶流淄博来说,现在整个淄博,从商家到出租车司机,纷纷打出了一套又一套让人放心的组合拳。
前几天,一则“打假”博主去淄博踢馆子的视频,把淄博彻底送上了烧烤界、甚至旅游界的巅峰。被称为“假秤侠”的短视频博主在八大局市场,拿着自带的电子秤,狂查了10家店铺,结果呢?从路边卖烤红薯的流动摊贩、到水果店卖草莓的老板,竟然没有一家缺斤少两。连一贯的“假秤重灾区”捞汁小海鲜店里,称出来都毫无猫腻。一位老板看到他试秤后,激动地质问他,“你是不是看不起我?”一位熟食店店员甚至得意地告诉你:“我们的秤准吧?这儿天天查!”
面对汹涌而至的流量,淄博脚踏实地、整顿市场,确保来这里的每个人都“吃得开心、吃得放心”。就连烧烤店店主都说:“我们已经不再是为了赚钱,是为了淄博的荣誉而战。”
除了淄博,我们肯定还记得在春节过后,泰山也屡上热搜。泰山免门票客流量暴增之后,物价会不会上涨,成为不少游客关心的问题。在中天门百货商店门口,“矿泉水2元/瓶”“登山杖5元”的牌子被摆放在了最显眼的位置。在日出之后,为了给游客递上一碗“清晨的粥”,不少餐厅直接打出了20元管饱的牌子,馒头、油条、煎饼、小咸菜、豆浆、粥,能吃多少吃多少。此前,“武汉游客爬泰山被物价惊艳”的视频引发关注,网友表示泰山不单单有“会当凌绝顶”,还有朴实的汉子和厚道的物价。
这样的山东,怎么可能吃的不放心呢?
五、吃的是特色,吃出自豪感。
山东美食不光品类丰富,特色也很鲜明,吃在嘴里,自豪在心里。
就比如,在山东吃驴肉,沿着黄河,一路能吃到入海口;吃火烧,从鲁A吃到鲁Y,能被山东人吃出花儿。
山东人爱吃面食众所周知,就拿我们常吃的火烧来说,在山东就有十几种风味和做法。
吃火烧,潍坊和莱芜最会玩花样。潍坊肉火烧是潍坊的传统名小吃,本地人都叫老潍县肉火烧,尤其是城隍庙肉火烧最为出名。潍坊肉火烧皮酥肉嫩,一口咬下去,外皮的焦香和大葱猪肉的鲜香交织,再配上一碗咸粘粥或者豆腐脑,就是一份潍坊人的早餐标配。
在潍坊,还有一种砍火烧,是老潍县的硬面火烧,制作的时候会用刀在火烧的周边砍一些斜纹,在火烧中间盖上带八卦图案的店铺字号。砍火烧有嚼头,吃着香,分量足,通常被拿来做主食配菜吃。
此外,簸箕火烧也是老潍县硬面火烧,由于制作工艺精湛,制作出的火烧形似簸箕而得名。簸箕火烧是用火烤制的,所以吃起来很脆口,尤其是趁热吃,越嚼越香。
瓤子火烧也是潍坊的特色火烧,也叫“芝麻油盐火烧”,外面是一层烤的焦黄的硬皮,上面粘满了喷香的芝麻,里面不是馅料而是一个用花椒盐水和面制成的“瓤子”。烤的时候外面不是抹油,而是抹水,所以不会形成酥皮儿。由于瓤子火烧制作成本高,现在在潍坊也非常少见了。
而莱芜火烧,是呈“椭圆形”,薄且香脆,在制作上没什么特别的材料,以椒盐、面团和油为主。莱芜火烧是喝羊汤的好伴侣,在各大羊汤馆里最常见。
口镇方火烧也是莱芜面食中的一道名吃,迄今已有150多年的加工历史。刚出炉的方火烧外酥内软,稍放些时候吃,刚柔相济。现在你到莱芜,经常会看到口镇方火烧搭配热豆腐一起售卖,已经形成了“一硬一软”的食品结构模式。
除此之外,山东各地的火烧也是一个赛一个的好吃,比如列入商河县非遗项目的糖酥火烧,而挎包火烧是微山湖区特有的,在泰安有泰山驴油火烧,淄川有肉火烧,莱州一带有杠子头火烧,烟台有叉子火烧,夏津有宋楼火烧……
小小的一块火烧揉进了当地人无限的心血和智慧,也展现出山东美食的本地特色。
六、吃的是文化,吃出历史感。
山东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的省份,好像你到这里吃的每一口食物都充满了文化感。事实上,鲁菜令人难忘的,除了味道,就是文化。
孔子在《论语·乡党篇》中,曾系统全面的阐述了饮食卫生、养生、火候、刀工、调味、礼仪等方面的观点。可以说,鲁菜早已超出了“果腹”的境界,在味蕾之外,鲁菜一路与中华传统文化相生相伴,更像是一坛坛深藏的好酒,越品越香。
就比如孔府菜。始于公元前272年的济宁曲阜孔府菜,是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的官府菜。两千多年饮食文化的历史积淀,成就了孔府宴席厚重的文化内涵。2011年,孔府菜烹饪技艺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遵循孔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思想,可以说孔府菜吃的不仅是食物,还有其中蕴藏的诗礼文化。
在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济南,不得不说的是泉水船宴。好山好水孕育出好食材,泉水宴,即是以此概念出发,设计出一系列可以透过饮食,体验、感受泉水文化的美好滋味。此宴席特选产自当地泉水滋养的莲子、莲藕、蒲菜,及淡水的虾子、鲫鱼、鲤鱼等食材,烹煮出入口清香温润的莲子荷叶粥、味美鲜香的奶汤蒲菜、酥脆入味的醋烹野生鲫鱼、弹牙爽脆的芙蓉湖虾仁。透过摆盘与在地食材,让人重新认识济南驰名天下的泉水文化。
吃在山东,山东味道得益于北纬37°黄金纬度线的馈赠,加上沿黄沿海,独特的区位优势、丰富多样的气候条件和地形地貌,让农、林、牧、渔在山东这片土地上蓬勃生长。
吃在山东,山东味道还得益于山东实施百道经典鲁菜、百条美食街、百道网红小吃、百位鲁菜名厨“四个一百”工程等一系列政策上的有力推动。
“好”味山东,“品”行天下,山东人的餐盘中盛着饱满富足的骄傲,也盛着热情好客的情谊,这就是山东最为质朴的温情和浪漫。(文/林月梅)
标签: